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謝伏瞻
- 2022-11-21
- 來源:共產黨員網
黨的二十大,全面總結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一、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過10年的接續奮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
一是物質基礎更加堅實。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14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1000元,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國家財政收入超過20萬億元,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明顯提高,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能源、新材料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已經建成發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高鐵運營里程超過4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接近17萬公里。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3.3億噸標準煤,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3.8億千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寬帶和光纖網絡,網絡質量達到甚至優于發達國家水平。發展潛力巨大,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和需求潛力為未來發展創造出巨大空間,這些都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制度保證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黨思想更加統一,“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成為全黨共同遵循。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更加完備,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充滿活力。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一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堅強制度保證。
三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新機遇。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清潔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正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新疆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也為我國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
四是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超過18%,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均達到約30%,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氣候變化、減貧、反恐、網絡安全和維護地區安全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全面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我國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二、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黨和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我國面臨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總量仍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將長期存在,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總和生育率也在下降,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化對潛在增長率形成明顯制約。我們只有以改革挖掘新潛力,才能有效應對人口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國推進共同富裕創造了多方面條件,但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始終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決定了我們必須繼續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根據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國情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共識,必須把經濟發展方式轉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道路上來。同時,要在持續追求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進一步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我國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越是面對外部環境深刻復雜變化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我們越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把我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在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發展。
三、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階段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既要把握實踐發展的連續性,又要把握時代發展的階段性,既要抓住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又要準備迎接一系列新挑戰,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在新的戰略階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分別提出了未來5年、到2035年以及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為全黨指明了奮斗方向。二十大之后的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滾石上山,不進則退。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消除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著力沖破制度藩籬,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化解那些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為分階段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環境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命運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是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實力對比“東升西降”趨勢更加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崛起,發展態勢明顯強于發達經濟體,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1年至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1.15%上升到40.92%,發達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則由78.85%下降至59.0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仍保持相對發達經濟體更快的增長速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實力此長彼消,對世界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等都產生深刻影響,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高。
二是世紀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受世紀疫情大流行沖擊,世界各國產業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國都看到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紛紛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置于更加優先的位置,實行“內顧”政策,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了本土化、區域化趨勢,迭加美西方推行的脫鉤戰略,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成新的挑戰。必須把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既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自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三是全球性問題凸顯,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防控傳染性疾病,保障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給全球治理提出新的課題。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與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進一步惡化了外部環境。我國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全球能源的供應短缺和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形成挑戰。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也給世界貿易和投資、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全球糧食安全等造成嚴重影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既有利益,還頻頻采取金融、科技、貿易等手段遏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斷挑起貿易摩擦,造成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嚴重阻礙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有序重構。這些對我國應對全球性問題和參與全球治理,既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是美國調整對華戰略,對我國千方百計遏制。2021年,按照美元現價計算的中國經濟總量相當于美國經濟總量的77%以上。隨著我國與美國經濟實力日益接近,美國朝野對我國的疑懼明顯增加,斗爭、競爭、遏制的一面在增強,合作的一面在減弱。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斷拼湊新的團團伙伙,極力實施打壓中國的戰略和政策,不僅在經貿、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設置障礙,而且還以意識形態劃線,在涉港、涉臺、涉疆、涉藏、涉海、涉人權等各個方面不斷制造麻煩,使我國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國際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認清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本質,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切實辦好自己的事情,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戰略定力,堅持斗爭,戰勝任何挑戰和困難,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行穩致遠。
為確保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戰略要求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全面總結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一、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過10年的接續奮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
一是物質基礎更加堅實。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14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1000元,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國家財政收入超過20萬億元,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明顯提高,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能源、新材料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已經建成發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高鐵運營里程超過4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接近17萬公里。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3.3億噸標準煤,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3.8億千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寬帶和光纖網絡,網絡質量達到甚至優于發達國家水平。發展潛力巨大,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和需求潛力為未來發展創造出巨大空間,這些都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制度保證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黨思想更加統一,“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成為全黨共同遵循。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更加完備,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充滿活力。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一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堅強制度保證。
三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新機遇。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清潔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正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新疆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也為我國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
四是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超過18%,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均達到約30%,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氣候變化、減貧、反恐、網絡安全和維護地區安全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全面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我國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二、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黨和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我國面臨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總量仍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將長期存在,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總和生育率也在下降,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化對潛在增長率形成明顯制約。我們只有以改革挖掘新潛力,才能有效應對人口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國推進共同富裕創造了多方面條件,但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始終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決定了我們必須繼續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根據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國情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共識,必須把經濟發展方式轉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道路上來。同時,要在持續追求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進一步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我國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越是面對外部環境深刻復雜變化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我們越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把我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在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發展。
三、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階段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既要把握實踐發展的連續性,又要把握時代發展的階段性,既要抓住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又要準備迎接一系列新挑戰,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在新的戰略階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分別提出了未來5年、到2035年以及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為全黨指明了奮斗方向。二十大之后的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滾石上山,不進則退。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消除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著力沖破制度藩籬,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化解那些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為分階段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從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環境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形勢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命運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是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實力對比“東升西降”趨勢更加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崛起,發展態勢明顯強于發達經濟體,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1年至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1.15%上升到40.92%,發達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則由78.85%下降至59.0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仍保持相對發達經濟體更快的增長速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實力此長彼消,對世界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等都產生深刻影響,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高。
二是世紀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受世紀疫情大流行沖擊,世界各國產業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國都看到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紛紛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置于更加優先的位置,實行“內顧”政策,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了本土化、區域化趨勢,迭加美西方推行的脫鉤戰略,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成新的挑戰。必須把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既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自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三是全球性問題凸顯,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防控傳染性疾病,保障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給全球治理提出新的課題。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與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進一步惡化了外部環境。我國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全球能源的供應短缺和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形成挑戰。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也給世界貿易和投資、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全球糧食安全等造成嚴重影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既有利益,還頻頻采取金融、科技、貿易等手段遏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斷挑起貿易摩擦,造成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嚴重阻礙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有序重構。這些對我國應對全球性問題和參與全球治理,既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是美國調整對華戰略,對我國千方百計遏制。2021年,按照美元現價計算的中國經濟總量相當于美國經濟總量的77%以上。隨著我國與美國經濟實力日益接近,美國朝野對我國的疑懼明顯增加,斗爭、競爭、遏制的一面在增強,合作的一面在減弱。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斷拼湊新的團團伙伙,極力實施打壓中國的戰略和政策,不僅在經貿、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設置障礙,而且還以意識形態劃線,在涉港、涉臺、涉疆、涉藏、涉海、涉人權等各個方面不斷制造麻煩,使我國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國際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認清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本質,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切實辦好自己的事情,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戰略定力,堅持斗爭,戰勝任何挑戰和困難,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行穩致遠。
為確保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戰略要求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