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速滑館場館啟動了外立面泛光照明和場地照明調(diào)試,夜色中的“冰絲帶”晶瑩剔透、美輪美奐。
2020年,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要求,在北京國資公司的支持和指導下,國家速滑館有序安排現(xiàn)場施工建設。場館正式送電、冰板混凝土制作完工、測試賽運行團隊陸續(xù)進駐……這個冬天,“冰絲帶”確是“熱火朝天”,昂首闊步向著2022北京冬奧會沖刺。
精精益求精 “預熱”“最快的冰”
“冰絲帶”采用全冰面設計,以1.2萬平米的冰面創(chuàng)下亞洲之最。今年10月,國家速滑館建設團隊經(jīng)過連續(xù)48小時不間斷施工,制作出一塊厚17厘米的完整混凝土地面,而整塊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工藝精度接近極致,為下一步實現(xiàn)“最快的冰”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家速滑館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fā)制冷制冰系統(tǒng),將成為世界首個使用天然工質(zhì)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冬奧會速滑場館。這一技術(shù)是目前世界上最環(huán)保的制冰技術(shù),碳排放趨近于零,同時這也是最先進的制冰技術(shù),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nèi)。
想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施工工藝和選材上都要面臨重重挑戰(zhàn)。速滑館內(nèi)的混凝土地面下方布滿不銹鋼盤管,這也是制冰最重要的設備,而看似簡單的不銹鋼管鋪設,其中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1.2萬平米的地面被一圈圈間隔為10厘米、累計長度近120公里的不銹鋼制冷盤管覆蓋,這些不銹鋼制冷盤管通過焊接連接,焊縫近9000道體量巨大。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動的時候,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左右,而冰板溫度按照速度滑冰的比賽要求要準確控制在零下7至零下9.5攝氏度之間。此外,還要保證所有管道鋪設完成后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這兩項要求也是未來實現(xiàn)最快的冰的根本保證。
在混凝土地面養(yǎng)護和機電設備調(diào)試完成后,國家速滑館將正式開始制冰工序,預計首次制冰將需要兩周左右時間。
高科技加持 打造“智慧的館”
國家速滑館作為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在建設中匯聚了諸多具有創(chuàng)新引領(lǐng)性的發(fā)展理念和科技成果。按照“冰絲帶”未來發(fā)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xiàn)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shù)據(jù)和物聯(lián)網(wǎng)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場館引入了“BIM運維系統(tǒng)”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tǒng)”。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后,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貨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xiàn),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讓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采用分區(qū)制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xiàn)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xiàn)“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了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qū),使觀眾可以在舒適溫度中享受比賽。
測試賽運行團隊進駐 為更多人上冰“打前站”
國家速滑館在即將進入制冰工序的同時,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國家速滑館場館運行團隊也正式到位到崗并開始工作。
運行團隊進駐場館后需要通過確定各自工作位置、明確職責、反復測試和調(diào)整等環(huán)節(jié),讓工程建設收尾與場館運行之間有效銜接,達到讓業(yè)主和團隊運行雙方像齒輪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暢運行的效果。運行團隊的到崗標志著前期制定的各種運行計劃進入到進館落實階段,為之后的測試活動等工作做好扎實的基礎工作。
按照“一場一策”的場館疫情防控方案要求,醫(yī)療防疫團隊也將進駐到國家速滑館,為速滑館設計設計最佳的防疫流線方案、分區(qū)管理,使觀眾、運動員等人群得到有序流動,減少人員交叉聚集,做好新冠疫情防疫工作。
國家速滑館將充分利用好測試活動,堅持可持續(xù)利用,真正做到為群眾提供一個冬奧標準的、室內(nèi)全天候的冰場,帶動更多市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向全世界展示奧運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方案。
2018年至今“冰絲帶”先后完成了“精耕細作”、“拔地而起”、“編織天幕”和“絲帶飛舞”。接下來,國家速滑館將全力打造“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高標準、高質(zhì)量完成建設任務目標,滿足冬奧會賽事要求。